亚美体育
Mou Mou Jidian Generator
发电机维修 发电机回收
发电机出售 发电机租赁
客户统一服务热线

034-21622249
19526874961

荣誉资质
HONOR
您的位置: 主页 > 荣誉资质 >

儒、释、道经典60句,终身诵读,成就人生大境界

本文摘要:儒释道都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学说,三家各有所长,各有各的境界。为了到达每一家的最高境界,先哲们又提出了难得的修行方法,这些修行方法是我们学习经典,成就人生大境界的必由之路。儒家经典1.大学之道,在明显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 ——摘《大学》(大学的目的,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,在于使人们根除旧习,在于到达善的最高境界。)2.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
亚美体育app

儒释道都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学说,三家各有所长,各有各的境界。为了到达每一家的最高境界,先哲们又提出了难得的修行方法,这些修行方法是我们学习经典,成就人生大境界的必由之路。儒家经典1.大学之道,在明显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
——摘《大学》(大学的目的,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,在于使人们根除旧习,在于到达善的最高境界。)2.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,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

——摘《大学》(所谓意念老实,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,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,象喜爱漂亮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,这样才气说心安理得,所以君子在一小我私家独处时肯定要审慎。)3.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子必诚其意。

——摘《大学》(财富可以修饰衡宇,道德可以修饰身心,心胸宽阔可以使身心舒坦,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老实。)4.君子有诸已,尔后求诸人。——摘《大学》(自己有善德,才气要求别人行善。

)5.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致中和,天职位焉,万物育焉。——摘《中庸》(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体现出来,叫做中;体现出来合乎法度,叫做和。

到达中和,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,万物也就生长了。)6.勤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乎。

——摘《中庸》(喜好学习靠近智慧,努力行善靠近仁德,知道羞耻就靠近勇敢。)7.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——摘《中庸》(任何事情,有准备就能乐成,没准备就会失败。

)8.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——摘《中庸》(广泛地学习,详尽地探究,慎重地思考,清楚地分辨,忠实地执行。)9.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尽也:其为物不贰,则其生物不测。

天地之道: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——摘《中庸》(天地的规则用一句话就可以归纳综合,它自身诚一不贰,化育万物,不行测度。天地的规则是:广博,深厚,高明,精明,悠久,久远。

)10.君子之道,暗然而日章;小人之道,的然而日亡。君子之道,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与入德矣。

——摘《中庸》(君子的为人之道是:外表昏暗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。小人的为人之道是:外表色彩鲜明,但徐徐地消失了。

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: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,简朴而有文彩,温和而又有条理,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,知玄门化别人从自己做起,知道隐微的工具会逐渐显露,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。)11.贤贤易色;事怙恃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身;与朋侪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谓之学矣。

——摘《论语》(尊崇贤人,不重女色;孝敬怙恃能够经心努力;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;与朋侪来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。这样的人,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原理,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。)12.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
——摘《论语》(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,小人想的则是怎样获得一个清闲之处;君子想的是怎样才气不冒犯刑法,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气对自己有利。)13. 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年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:年轻的时候,血气还没有牢固,力戒贪恋女色;到了壮年时期,血气正旺盛,力戒逞强好斗;到了暮年时期,血气已经衰弱,力戒贪得无厌。

)14.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。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思量到:看,要思量是否清楚;听,要思量是否明确;脸色,要思量是否温和;容貌,要思量是否敬重;言语,要思量是否忠实;做事,要思量是否认真;疑惑,要思量是否求教;恼怒,要思量是否有后患;利益当前,要思量是否该伸手。

)15.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当他未获得官职的时候,唯恐得不到;已经获得了官职,又唯恐丢失掉。倘使畏惧丢失掉,便什么坏事都醒目出来。

)16.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已知,求为可知也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一小我私家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,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事。

不应该发愁别人不相识自己,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相识自己的才气。)17. 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纵然是小小的武艺,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。

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,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。)18.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,知者乐,仁者寿。

——摘《论语》(智慧的人喜欢水,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,仁慈的人喜欢山,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。智慧的人好动,仁慈的人好静,智慧的人乐观,仁慈的人长寿。)19.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

如不行求,从吾所好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如果财富能够争取获得,纵然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,我也去做,但如果追求不到,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。)20. 子张曰:“何谓五美?”子曰:“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

”……子张曰:“作甚四恶?”子曰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为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,谓之有司。” ——摘《论语》(子张问:“什么是五种美德?”孔子说:“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,却不泯灭财用;使黎民劳苦,黎民却无怨言;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;安宁矜持却不骄横;威严却不凶猛。

”……子张又说:“什么是四种恶行?”孔子说:“事先不经教育,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;不先申饬便要求有成效,这叫粗暴;公布下令迟缓,却突然限期完成,这叫践踏糟踏人;同是给人犒赏,却脱手吝啬,这叫只进不出的财政衙门。)21.士不行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
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尔后已,不亦远乎?——摘《论语》(念书人不能不心胸宽阔意志坚强,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。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,担子岂非不重吗?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,直到死去为止,路途岂非不远吗?)22.子绝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:主观臆断,绝对肯定,顽强已见,自以为是。

)23. 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:远看庄重威严,接触则温和可亲,听讲话则严肃不苟。)24..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亡?——摘《论语》(一小我私家恪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,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,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,没有他不能算无。

)25.君子易事而难说也。说之不以道,不说也;及其使人也,器之。

小人难事而易说也。说之虽不能道,说也;及其使人也,求备焉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君子容易事奉,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。

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,他是不会喜欢的;但他在用人上,却能做到量才使用。小人难以事奉,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。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,他是会喜欢的;但当他用人时,则会求全责备。)26.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

——摘《论语》(在私利眼前能够想到道义,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,虽然恒久生活在贫困之中,也没有忘记平生的信誉,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。)27.或曰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——摘《论语》(有人说:“如果用恩义往返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,行不行呢?”孔子说:“这样的话,你将用什么来酬金别人对你的恩义呢?不如以公正看待怨仇,以恩义酬金恩义。”)28.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。

不行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——摘《论语》(可以同他攀谈却没有攀谈,这是错过了人才。

不行以同他攀谈却要同他攀谈,这是白费口舌。智慧的人既不错过人才,又不浪费语言。)29.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
——摘《论语》(一小我私家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,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。)30.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;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

——摘《论语》(不应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,这叫急躁;到该说话的时候却缄口不说,这叫隐瞒;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,这叫没有眼色。)道家经典1、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是非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後相随。老子说:有和无相互转化,难和易相互形成,长和短相互显现,高和下相互充实,音与声相互谐和,前和后相互接随。

单出曰声,杂比曰音。这一段讲的是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。放眼世界,在老子的时代,能把事物间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说的如此透彻者,唯我中华《道德经》!2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
最高的善就似乎水一样。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。

3、太上,不知有之。其次,亲而誉之。

其次,畏之。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老子说:最好的统治者,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;其次的统治者,人民亲近他而且歌颂他;再次的统治者,人民畏惧他;更次的统治者,人民轻蔑他。统治者的诚信不足,人民才不相信他。“不知有之”,有版本作“下知有之”,意思相近。

话说在齐国,洪水冲垮了桥,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。这时候晏子(齐国宰相)也要过河,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。老者过河后感谢涕零,称颂晏子的盛德。

这就是老子说的:其次,亲而誉之。最好的统治者是这样,发现桥被冲垮,立刻组织人修好桥,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修好了。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,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统治者很快修好了桥,或者基础不知道桥坏过。4、大道废有仁义;慧智出有大伪;六亲反面有孝慈;国家昏乱有忠臣。

老子说:大道被废弃了,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;智慧智巧的现象泛起了,伪诈才盛行一时;家庭泛起了纠纷,才气显示出孝与慈;国家陷于杂乱,才气见出忠臣。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,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,好吃好喝的都服侍母亲,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。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,这显然是一种悲伤。

这岂非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?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,原因只有一个:大多数人都不孝顺怙恃了,六亲反面了。同样,如果政治清明,所有人都各司其职,怎么会有忠臣呢?5、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。域中有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老子说: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也大。宇宙间有四大,而人居其中之一。

人取法地,地取法天,天取法道,而道纯任自然。老子将道、天、地、人称为四大,说明他对人的肯定和重视。我们知道在许多思想家和宗教那里,人相对于真理,相对于神,职位是很低的。

道法自然不是说,道取法自然,而是说道自然而然生养万物。就像圣经记述上帝创世:“事就这样成了。

”6、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老子说:厚重是轻率的基础,静定是躁动的主宰。轻率就会失去基础;急躁就会丧失主导。

《礼记?大学》云,静尔后能定,定尔后能安,安尔后能虑。诸葛亮《诫子书》说,才须学也,学须静也。

昔人竟如此重视“静”的功夫!7、为学日益。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。

无为而不为。老子说,学习知识要天天都有所增加,修道(或者悟道)却要天天不停减损。

减损了又减损,以到达无为的境界,无为就无不为。学问是学以聚之,固然是与日俱增。而大道至简,所以悟道要与日俱减;一个要做加法,一个则是减法。

8、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老子说:事物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朽,这就不切合“道”,不切合于“道”的,就会很快死亡。听说老子八十岁生日的时候,许多人都来庆贺。

人们向老子请教长寿秘诀,老子没说话,只是张开大嘴。大家都很疑惑,老子解释说:坚硬的牙齿都没了,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!9、上士闻道勤而行之。

中士闻道若存若亡。下士闻道大笑之。老子说:上士听了道的理论,努力去实行;中士听了道的理论,将信将疑;下士听了道的理论,哈哈大笑。

有人问孔子,所有的人都说这小我私家好,您以为这小我私家怎么样呢?孔子说,这小我私家不咋地。应该好人说他好,坏人说他坏,这样的人才是好人。可见,无论是道还是一小我私家,总不会让所有人都满足。

10、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;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老子说:道生出一(阴阳未分之气),一生出二(气分化为阴阳),二生出三(阴气、阳气、阴阳交合之气,是为三),三发生万物;万物背阴而向阳,在阴气、阳气以及二者交合中保合太和。

老子用一句话就说明晰天地万物的发生和基础,正所谓大道至简。11、大成若缺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,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老子说:最完满的工具似乎有缺陷一样;最灵巧的工具恰似最鸠拙;最好的谈锋,恰似不善言辞一样;最方正的工具似乎没有棱角;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;最宏达的声音没有声响;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。

12、不出户知天下。不窥牖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

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。不为而成。

老子说,不出门户,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;不望窗外,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纪律。他向外奔逐得越远,他所知道的原理就越少。所以,有“道”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,不窥见而能明晰“天道”,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。

咋一看,老子这里说的有违知识。我们常说: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到外面的世界走走,总会学到不少工具。

不外,老子认为外界的感性的工具会影响人对道的体悟与掌握,那是一种诱惑。正所谓“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”。13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老子说,缔造了工具却不占有,做出了功劳却不自恃劳绩,养育了工具却不主宰它的运气,这才是深妙的德。

人生一世,到撒手人寰的一刻,自己真正占有、真正依恃、真正主宰的是什么呢?没有!一切都只是一种履历,你生养了孩子,孩子不属于你,怙恃也不应主宰孩子生活;你做的事业,缔造的公司,甚至读过的书,这些都不是你的。明确这些原理,就能明白老子所说的玄德。

14、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老子,灾祸啊,幸福依傍在它的内里;幸福啊,灾祸藏伏在它的内里。

15、图难於其易,为大於其细。天下难事必作於易。

天下大事必作於细。老子说:谋划难题的事情要从简朴的地方开始,做大事要从细节着手。天下的难事一定都是通过简朴的事做成的,天下的大事一定是通过细节做成的。

16、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乱。老子说,要在祸殃还未出生之前有所作为以消除,要在大乱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接纳措施修正。17、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

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老子说,人在世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,死了身体就僵硬起来。

草木在世的时候也是柔软的,死了以后就是枯槁的。所以,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,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类。18、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

人之道,则否则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老子说,天所行的道,是用有余的去赔偿不足的,而人类所行的道,却不是这样,人道是用不足的去服侍那些有余的。

19、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老子说,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,永远资助有德的善人。

老子没有明确说什么事善人。我们也不应该把善人狭隘地明白为做善事的人。

能够体悟大道、修身养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。20、合抱之木生於毫末。

九层之台起於累土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。老子说,两臂围拢才气抱过来的大树最初也是从毫末的小苗生长起来的,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垒起来的,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。释家经典1、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

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,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,一切都市随顺而变。

如果能够照见种种现象的空性,即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。六祖惠能的“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;原来无一物,那边惹灰尘。”也是契合了这个原理。

2、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、事物,都不是永恒的,就像梦幻泡,露珠闪电一样,随瞬即逝,无常变化的。3、法尚应舍,况且非法。

一切众生,原来是佛,一切佛法,本具矜持,明心见性,一旦觉悟,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,况且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?4、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所谓的佛法,其天性并非实有,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看法存在,你已经著相了,佛法纷歧定在佛经上,世间皆是佛法……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,真正的圣人,不认为自己是圣人。5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
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,真正的清净心,不是有个光,有个境界,而是不住色,不住声香味触法。真正的修行,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,坦坦然,物来则应,去则不留。6、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

如果菩萨在心中另有对自我的执着、对他人的执著、对众生的执著、对生死的执着,那他就不是菩萨了。7、已往心不行得,现在心不行得,未来心不行得。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,像时间一样,永远不会停留,永远掌握不住,永远是已往的……我们刚说一声未来,它已经酿成现在了,正说现在的时候,已经酿成已往了。

8、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八万四千秘诀,念经也好,修密宗也好,参禅也好,修止观也好,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,以华严境界看来,都能成就。真正的佛法是平等,无有高下的。9、所作福德,不应贪著。

对于所做的福报好事,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。有利益,自己并不领受,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,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利益,自己并不需要。

10、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众生本具的如来天性,不愣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,离一切划分妄念,即是如来清净天性。

谢谢您的阅读版权声明:图文泉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见告。我们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。


本文关键词:儒,亚美体育官方入口,、,释,道,经典,60句,终身,诵读,成就,人生

本文来源:亚美体育-www.fzhcx.com

Copyright © 2008-2021 www.fzhcx.com. 亚美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  ICP备案:ICP备87986669号-8